1)陰陽的對立制約 “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反映了陰陽的制約關係。 又如「陰勝則陽病,陽盛則陰病」說明瞭陰陽的制約、消長失調。 (2)陰陽的互根互用 “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3)陰陽交感與互藏 陰陽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亦即相互發生作用。 陰陽交感是宇宙萬物賴以生成和變化的根源。 陰陽互藏,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著另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陰陽互藏是陰陽雙方交感的動力根源,又是構築陰陽雙方相互依存相互為用關係的基礎和紐帶。 還是陰陽消長與轉化的內在根據。 (4)陰陽的消長平衡 “陰勝則陽病,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陰盛則寒” (5)陰陽的相互轉化 陰陽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在中醫學稱之為“重”或“極”。 “重陽必陰,重陰必陽,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4.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2)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3)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陰陽偏勝: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陰陽偏衰:陽虛則寒,陰虛則熱。 陰陽互損: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陰陽兩虛。 陰陽轉化: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4)用於疾病的診斷:“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5)用於疾病的治療 確定治療原則: 陰陽偏勝的治則:損其有餘,實則瀉之。 陰陽偏衰的治則:補其不足,虛則補之。 陰虛:「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內經》稱之為「陽病治陰」,即所謂「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 陽虛:「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內經》稱之為「陰病治陽」,即所謂「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