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於診斷和治療 用於診斷:色脈相合:為順證;即青弦赤紅,黃緩白浮,黑沉乃平;色脈不合:為逆證,即已見其色,不得其脈;得克則死,得生則生。 用於治療:按相生規律確定的治則:虛則補其母,實則泄其子; 按相生規律確定的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補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按相剋規律確定的治則:抑強,扶弱; 按相剋規律確定的治法:抑木扶土、培土治水、佐金平木、瀉南補北。 3.藏象 一、概述 1.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一是古代解剖知识;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 3.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为表里;五脏与形体诸窍连接成一个整体;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 4.五脏的生理特点:生化和储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的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也”; 奇恒之腑的特点:藏阴精而不泻,异于腑。 二、五脏 (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 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为血之府”;“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2)主神志:即心主神明,心藏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2、心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1)在志为喜:“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2)在液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 (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4)在窍为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