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水液运行之道路:三焦气化。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3)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上焦:“上焦如雾”、“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中焦如沤”、“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下焦如渎”、“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四、奇恒之府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1.脑的主要生理功能: “脑为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头者,精明之府。”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人之记性,皆在脑中。” 王清任把忆、视、听、嗅、言等功能节归于脑。 中医学将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 2.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女子月经的来潮和胎儿的孕育主要有三方面的生理因素: (1)“天癸”的作用:天癸的至与竭是月经来潮与否的前提条件。 (2)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3)心肝脾三脏的作用:心主血,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而统血。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是积于胸中的“宗气”。 (2)心与脾: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3)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故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两方面。 (4)心与肾:主要是水火阴阳之间的关系。“心肾相交”、“心肾不交”;肾的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等证,称为“水气凌心。” (5)肺与脾: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方面:“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上病及中”“培土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