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現存最早一部古典醫籍《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 2 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 難經》主要論述了臟腑、經絡、脈學、腧穴、針法等內容,以基礎理論為主,還分析了一些病症。 3《傷寒雜病論》中醫最早的關於臨床的書籍。 4《黃帝內經》《難經》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基礎,《神農本草經》奠定了中藥學理論體系的基礎,《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基礎。 5《本草綱目》是一部藥物學之大成。 6中醫學的3個基本特點:整體觀念、恆動觀念、和辨證論治。 7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 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各種病情資料,進行分析、綜合,辨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最終概括、判斷出某種性質的“證候”。 所謂論治,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選擇和確定相應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的過程 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疾病的具體手段和方法。 8中醫學的思維方法:1司外揣內2注重整體研究3援物比類:如五行學說 二:陰陽五行 1陰陽是對自然界一切相互關聯的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 凡屬劇烈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暖的、明亮的事物或現象都屬於陽的範疇凡屬於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事物或現象都屬於陰的範疇. 上部為陽,下部為陰 背部為陽,腹部為陰 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腑為陽,臟為陰具體到某一臟腑,又有陰陽之分,如:心有心陰心陽,腎有腎陰腎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