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浮脈主表證、虛證;沉脈主里證;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虛脈主虛證;實脈主實證;弦脈主肝膽病、諸痛、痰飲、瘧疾;滑脈主痰飲、食積、實熱。 12、真髒脈:是指疾病危重期出現的脈象,以無畏、無神、無根為特點,又稱「敗脈」「死脈」」絕脈“等。 七、 防治原則與治法。 1 養生預防:未病先防,即病防變。 2 熱因熱用,是以熱制熱,即用熱性的葯治療具有假熱癥狀的病證。 寒因寒用,是以寒製寒,即用寒性的葯治療具有假寒癥狀的病證。 塞因塞用是以補開塞,真虛假實證。 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用通利藥治療實性通泄癥狀的病證。 3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八法”。 第八章、中藥 1、四氣是指藥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 2、五味是指藥物具有酸、苦、甘、辛、鹹五種滋味。 (1)辛 “能散、能行”。 發散,行氣、活血。 表證,氣滯及血瘀 (2)甘“能補、能和、能緩”。 補益、和中、緩急。 虛證,臟腑不和及拘攣疼痛等 (3)酸 “能收、能澀”。 收斂、固澀。 體虛多汗,肺虛久咳 (4)苦 “能泄、能燥”。 通泄,燥濕,堅陰。 實熱火證及濕熱等。 (5)鹹 “能下、能軟”。 瀉下通便、軟堅散結。 (6)淡 “能滲、能利”。 滲濕利小便。 3、升降浮沉是藥物在人體內對疾病治療作用的不同趨向。 升浮藥物,主向上向外,有發汗解表、散寒祛風、升陽、催吐等作用。 沉降藥物,主向下向內,有降氣、潛陽、斂汗清熱、瀉下、止嘔等作用。 4、歸經:藥物對某經(臟腑或經絡)或某幾經作用明顯,而對其他經作用較少,甚至無作用,這種對機體某部分的選擇性作用稱歸經。 5、相畏:指一種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