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养肺法:只通过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法。
第三章藏象学说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的特点可分为三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作用是"藏而不泻".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应于外的征象。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系统连属: 一.心: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花,外有心包护卫,和小肠相表里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主血: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主脉: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功能正常;心的阳气充沛,血液充盈,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滋润灵活而有光泽,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瘀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黯,有时可有结代脉。 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广义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是指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若异常,可出现失眠、多梦、健忘、反应迟钝、精神委顿,神志出现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