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上,確實有“光敏性食物”一說。
這類食物里富含光敏物質,如呋喃香豆素、卟啉類物質等。 攝入過多,會提高皮膚對光照的敏感性,引發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主要有兩個表現:一是使皮膚出現紅疹、水皰;二是啟動人體內的“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是一種與黑色素形成密切相關的生物催化劑,可促使黑色素沉著,使皮膚變黑。 光敏物質類似於“催化劑”,本身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傷害,但會讓晒傷放大很多倍。 下面是一些常見的光敏性食物—— 蔬菜類:灰菜、萵苣、芹菜、茴香、莧菜、馬齒莧、薺菜、菠菜、香菜、油菜、芥菜、香椿、胡蘿蔔、黑木耳等。
水果類:無花果、檸檬、柑橘、酸橙、佛手柑、芒果、鳳梨等。
海鮮類:螺類、蝦類、蟹類、蚌類等。
那麼,我們需要將這些食物拒之門外嗎? 其實,倒也不必如此。 首先,光敏性食物的覆蓋面相當廣泛,我們日常所吃的蔬菜水果,很多都包含在內,很難完全避免食用這些食物。 其次,光敏性物質在同種植物中的分佈並不均勻,例如柑橘類表皮蓄積較多,果實蓄積較少,也就是說,可食用部分含量較低。 還有更重要的,光敏性物質在人體內,是可以代謝的。 長時間大量攝入,來不及代謝完,然後接受日曬,才會引發光敏反應。 如果已經代謝完了,就不用太擔心。 不過,部分敏感人士,比如日光性皮炎患者、對紫外線比較敏感的人群,還是不吃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