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em]都說千斤難買老來瘦,但您知道嗎? 微胖的人更長壽! [size=1em]2021年,知名醫學期刊《流行病學年鑒》刊登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 [size=1em]該研究從1948年開始進行,將4576名參與者作為研究物件,研究調查時間長達73年。 [size=1em]最終得出結論——年輕時能夠維持正常的體重,年老時體型微胖的人死亡率更低! [size=1em]此外,美國一項針對600萬人、長達40年的調查也幾乎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size=1em]什麼是「微胖」? [size=1em]很多人喜歡用視覺效果或是體重來作為衡量胖瘦的標準,其實,這並不準確。 [size=1em]比如,同樣身高體重的人,有的人看起來身材勻稱,有的人卻顯得臃腫,這其實跟肌肉含量有關。 [size=1em]要知道,一塊肌肉的體積,是同品質脂肪體積的1/3。 [size=1em]所以,衡量一個人是不是「胖」,一定不能只用眼睛去看,而是要以數據說話! [size=1em]數據一:體重指數 [size=1em]體重指數的測定很簡單。 [size=1em]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size=1em]我國BMI正常範圍為18.5~23.9,超重為24~27.9,肥胖為超過28。 [size=1em]那麼,「微胖」大概是多少呢? [size=1em]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人群將BMI控制在22.6~27.4,死亡風險最低! [size=1em]數據二:體脂率 [size=1em]微胖的來源不能是「肥肉」,而是要求我們適當多點肌肉。 [size=1em]體脂率則正好反映了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 [size=1em]一般來說,成年人的平均體脂率為:男性15%~18%,女性22%~25%。 [size=1em]當男性脂肪比例超過25%,女性超過32%,就屬於不健康的“肥胖”。 [size=1em]所以說,什麼是微胖呢? [size=1em]答:體重上的“胖子”,體脂上的“瘦子”,肌肉多了,才是健康的“微胖”。 [size=1em]首先,我們的體重指數(BMI)要控制在22.6~27.4之間。 [size=1em]其次,男性體脂率應保持在25%以下,女性則不能超過32%。 [size=1em]Q [size=1em]體脂率怎麼測量? [size=1em]A:要想獲得精準的體脂率,需要運用專業的體脂儀,如果沒有儀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估測一下: [size=1em]女性體脂率公式 [size=1em]a=腰圍(公分)×0.74, [size=1em]b=體重(公斤)×0.082+34.89, [size=1em]體脂率=(a-b)÷體重(公斤)×100%。 [size=1em]男性體脂率公式 [size=1em]a=腰圍(公分)×0.74, [size=1em]b=體重(公斤)×0.082+44.74。 [size=1em]體脂率=(a-b)÷體重(公斤)×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