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養心。 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33、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 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 心可以主動一切。 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 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34、風寒陰陽,在在皆可使人致病。 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 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 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 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厚密,不易侵入等等。 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 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 富人多逸,故多氣惱。 貧人多勞,故少疾病。 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 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 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 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 35、大病初愈,切忌理髮洗足沐浴 36、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 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 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 欲杜此賊,當先攝心。 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痴三毒。 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 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 欲求開慧,必先求定。 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37、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38、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 此真無量壽者。
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 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營養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病即成。 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 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40、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 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41、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 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 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 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 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 心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 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 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42、子,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43、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44、午時屬心,此時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