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能治病,中醫治病取效需要有理論支撐。 我的觀點是,中醫臨床時需要細細體會以下十個原則。 我是一個中醫人,我臨床應用純中醫理念和方法治病。 我所接診的病人,多是一些慢性疾病以及多種疑難雜症。 關於治病,我有如下幾則體會。 其一,治病一定要內求。 病人自己才是最好的醫生。 如果某慢性疾病患者自己不養生,卻完全祈望醫生,往往治標不治本,且病情容易復發。 因為導致慢性疾病的原因是病人自己造就的,醫生再厲害,也沒有辦法説明病人消除不養生的病因。 與其外求醫療,不如內求自己。 如何內求呢? 我的建議是按《內經》的理念調節飲食、起居、運動,並調暢情緒,使精神內守; 健康源於養生,這應該是常識。 但今時不少人迷信醫療,甚至認為醫生可以幫助我們恢復健康。 這種觀點實在是大錯特錯了。 醫生只能説明病人緩解癥狀,卻無法給回我們健康。 因為健康把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其三,和諧是生命與健康的根本。 何謂健康? 當然是五臟六腑的陰陽氣血處於和諧平衡的狀態。 按中醫理念,和諧的,才可能是健康的。 五臟六腑之中若某臟某腑過旺,或某臟某腑過衰,就一定會誘發疾病。 中醫治病所追求的境界就是:陰平陽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