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0.9]其次,如臉書社群媒體已成為台灣媒體重要(且主要)的導流管道,隨著臉書近年來不斷調降演算法,貼文觸及率直探谷底,過去喊水結冰的美好年代已然過去,未來也不可能重現,許多社群編輯不斷嘗試新的內容推薦方式,改標題、設計引言內容已達吸睛(或引戰)之效,以及近期許多社群編輯改以「大字報」方式以獲取更佳的觸及率——將內容連結至於底下留言區——試著突破臉書設下的演算與觸及魔障。但無論如何,這些嘗試及努力,依舊建立在製作端對讀者輪廓的理解上。
[size=0.9]最後,針對不同的目標族群製作不同的標題,在網站標題上亦然。從一般論來看,社群媒體的讀者普遍相對年輕、關切的內容與議題角度,不同世代有不同的經驗與期待;如果能區分不同媒介的讀者輪廓,並因應製作其所屬的標題,或許能在第一個「觸點」上,一定程度上達成降低摩擦力、提升轉換率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