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可謂是人體的「啞巴器官」。。 人體遍佈大量的痛感神經,一旦出現疾病、傷痛后就可以及時反饋到大腦。 然而,肝臟早期出現了病灶卻不會及時“喊疼”。 所以,肝病一旦被確診,多半是到了中後期了。
北京一家酒鋪的張先生,今年52歲,從18多歲就開始喝酒,後來因為開了酒鋪,喝得越來越多,慢慢就依賴上了酒精。 即使在酒鋪的經營的時間段,也會常常喝得爛醉如泥。 實際上,張先生也知道喝酒傷肝,但他覺得自己不“肝疼”,就沒事。 並且他已經對酒上了癮,戒不掉了,甚至不喝酒的時候,還會出現心悸發慌、出汗、手抖、肢體無力等“酒精戒斷反應”。 在十年期前,張先生就因為喝酒過度出現了肝硬化,移植了1/3的肝,才挽回了性命,雖然手術很成功,但術后調養卻為難了張先生。 周邊的朋友幫他找了許多的戒酒方法,卻都以失敗告終,實在沒辦法,也就只能由著張先生喝了,不料,一天傍晚,張先生的病情突然惡化,腹部劇烈疼痛,嘔吐不止,甚至還吐了血。 120急救車將張先生帶到醫院,經過詳細檢查,醫生也沒多說什麼,但是家人大概也都知道怎麼回事了,後來張先生肺部感染嚴重,被推進了ICU,可是不過十日,張先生就因肝硬化離開了人世。 為什麼肝病越來越多呢? 醫生痛斥:兩件事怎麼能頻繁做,都是這兩件事害的!第一件:「喝」出來肝病
萬事都有兩面性,酒也不例外。 酒有利弊,但是過度飲酒對人的健康造成的損傷,遠大於對人體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早就評定酒精為“一級致癌物”了,的確,酒精的危害不容小覷。 有研究說明,在60%的肝癌患者中,都和過量飲酒有關。 肝臟作為最大酒精代謝的“將軍”,手下有兩名大將,分別是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可以有效地將酒精分解為乙醛,再分解轉化為乙酸,最終代謝排泄出來。 但是如果長期大量攝入酒精,致使這兩位大將「難敵群狼」,甚至對於分解出具有毒性的乙醛,一時間難以轉化為乙酸,造成乙醛在肝臟內積蓄,對肝臟細胞造成直接損害,致使正常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促使炎症的發生,甚至導致肝臟纖維化。 對於肝臟的反覆變性、壞死、再生,會導致肝硬化,甚至最終轉化為肝癌。 第二件:「省」出來的肝病 合理的節省雖是一種美德,但是有些「省」卻沒有必要。 對於變質的食物和黴變的物品,比如黴變的糧食、水果等食物,還有發黴的筷子、廚具等物品,就沒有「省」的必要了,最好統統扔掉。 在這些食物或者廚房用具上,可能會產生一種強致癌性的黃麴黴毒素。 通常情況下,人體內黃麴黴毒素達到1mg/kg以上就有可以增加誘發癌症的可能性,就如同一個人,吃了比一粒芝麻還小的黃麴黴毒素。 在生活中,對於攝入黃麴黴毒素的人常會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比如發燒、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癥狀。 所以,對於變質的食物或者黴變污染的用具,做到不“省”,最好及時扔掉。 日常生活中,做好三件事,保護肝臟健康: 一、以茶代酒,修復肝功能
喝茶,是我國從古之至今的傳統養生方式。 現如今,健康養生,少飲酒水,不如“以茶代酒”的方式,飲一杯決明子苦菊苣茶,及時補充人體所需體液,同時還能有效維護肝臟健康。 將菊苣6g、蒲公英6g、決明子6g、枸杞5g、白茅根5g搭配在一起放入鍋中煎製,濾渣取水飲用,修復受損肝細胞,減少肝臟內脂肪堆積,有效清除肝臟毒素,達到保肝護肝的作用。 菊苣可以利尿消腫,清肝利膽,有效緩解濕熱黃疸。 決明子具有降脂明目、利水通便的作用。 白茅根有一定抗肝炎的作用,有效提高乙肝患者的治癒率。 二、合理飲食,預防肝炎復發 1、多補充蛋白質
人體攝入足量的優質的蛋白質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增加肝臟儲存肝糖原,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有助於肝細胞的修復和肝功能恢復。 建議,平時我們可以多食用大豆、豆製品、牛奶、魚、瘦肉、雞、雞蛋等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