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場景在妳家也許也上演過:還沒學會自己抓勺子吃飯的寶寶,在看到家長把裝滿食物的勺子遞過來時,硬是要伸手去搶。再看把勺子交給他掌管之後的結果:食物灑得滿地都是還不算,全身上下也都塗滿了飯菜,壹片狼藉,而“肇事者”還完全沈浸在繼續塗抹食物的樂趣中。看到這,奔潰的家長可能會直接從孩子手裏奪過碗勺:“還是自己來餵飯吧!”但在看到別的同齡寶寶已經可以坐在餐椅上自己用勺子壹口飯壹口菜認認真真吃的時候,又開始感慨“這是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剛開始自己吃飯的時候,由於手眼口協調性不夠,不能準確地將勺子裏的食物送到自己嘴裏,把食物灑得到處都是,是壹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因此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就有可能會“壹餵到底”。那麽,想要自家寶寶也成為能自己好好吃飯的“別人家的孩子”,家長不妨好好抓住寶寶自主進食的這些“黃金法則”: 首先,家長需要識別壹下,如果寶寶出現有這些信號,說明他們想要開始嘗試自己吃飯了:看到大人在吃飯時,紅金偉哥 黃金偉哥 華佗神丹 一炮到天亮 德國黑螞蟻 保羅V8 第五元素 日韓虎王 雙效犀利士 一想就硬會在旁邊模仿大人吃飯時咀嚼食物的動作,並誇張地發出“ 吧唧吧唧”的聲音;給他們餵飯時,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直接把嘴巴張開,而是用手去搶勺子,並嘗試著用勺子去戳碗裏的食物,或者直接伸手從碗裏抓食物放進自己嘴裏。如果發現寶寶開始有這些想要自己吃飯的意識,家長不妨放手讓孩子嘗試自己去吃飯,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1.建立吃飯的儀式感 沒錯,吃飯也需要有壹個儀式感,給寶寶配置好專屬的餐椅和碗勺,並將寶寶進餐的時間調到跟大人壹致,讓他們有壹種自豪感:自己長大了,可以跟爸爸媽媽壹起吃飯了。每次準備吃飯的時候,先帶寶寶去洗洗手,然後抱他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家庭成員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鄭重地告訴他:“我們開飯咯!” 2.專心進食,吃飯時間不宜太長 就是拿玩具或電子產品給他壹邊吃壹邊看,這種習慣也不好,壹邊餵食壹邊逗玩孩子,容易出現誤嗆異物的風險,而壹邊看電子產品,壹邊吃飯,不僅不利於寶寶視力的發育,而且這個不良的習慣還容易讓孩子在進食過程中分散了註意力,不但拉長了進餐時間,也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還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過量了,長此以往,容易長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