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歲的小林,身高157cm,體重卻有120斤,在身邊人的影響下,她開始了減肥之路。只是小林不愛運動,她想著靠控制飲食來幫助減肥,於是便用喝水來代替每天主食的攝入,餓了就喝水,饞了也喝水,多的時候,壹天竟然喝了4000ml!結果體重沒減下來,人倒是先進了醫院,原因便是水中毒。 什麽是水中毒? 很多人不了解水中毒,以為喝越多水越好,越能排除體內毒素,殊不知這是壹個大大的誤區! 水中毒,也叫稀釋性低鈉血癥,由於短時間攝入大量水分,導致水分在人體內儲留過多,稀釋了體內以鈉為主的電解質濃度,造成細胞水腫出現頭暈眼花、意識障礙等癥狀,嚴重可危及生命。 同理,喝太多水容易水中毒,喝水少了,則容易水分缺失。 水是維持人體內機體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物質,人體水分缺失,可能導致口幹舌燥、身體疲軟、工作和認知能力下降。如果水分過分缺失, 甚至有休克死亡的危險。 人體壹天飲水量有標準 人體的每日所需的水分主要來源有三種,壹直接進入體內的飲用水;二是攝取食物中的水;最後壹種是人體代謝產生的水。 除去人體代謝和食物中獲取的水分,正常的成年人每天直接飲用獲取的水分應該在1500ml~1700ml之間。 很多人認為喝水是人的本能反應,對喝水這個日常行為並未有太多的關註,但其實,我們不僅要喝夠水,還要“會喝水”。 喝水也有大講究,三個誤區別踩! 切勿大口喝水 很多人忙起來就長時間不喝水,等想起來了就大口大口地喝。這個行為很容易讓腎臟壹下子加重負擔,短時間大量攝入水分,水分的攝入量遠大於身體排出量,人“水中毒”的風險會大幅度提升。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少量多次,有意識地時不時飲用,保證身體經常有水分補充。 別等到口渴再喝水 體內的水分已經失去平衡,部分細胞已經處於脫水狀態,亟需水分的補充。 “脫水”狀態下,人體免疫力會下降,身體各項機能都會暫時停滯,如果長期保持這個習慣,久而久之,人體就會長期處於壹種潛在的缺水狀態,不利於代謝功能的正常發揮。 燙水容易引發食管癌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超過65℃的熱飲(食)正式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提醒大眾長期飲用燙飲的健康風險。 我們的食管粘膜非常嬌嫩,正常耐受溫度為10℃~60℃(最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50℃~60℃已經是耐高溫的極限。 如果攝入的食物或飲料超過65℃,很大程度上會燙傷食道粘膜,誘發炎癥發生,炎癥反反復復,則會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風險。 因此,喜歡喝熱水的朋友,壹定要把水放置適宜溫度後再飲用,防止被疾病找上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