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經常有病人在剛診斷出癌症時,會抱有強烈的自責: “唉! 就怪這段時間吃太多垃圾食品” 言外之意是,他的這個癌症是這段時間才得的。 吃太多垃圾食品,工作太拼太勞累,這個當然不好,長期這樣確實有可能增加得癌症的風險。 但事實上,癌症不是一日長成的,在明確診斷為癌症之前,從最初的發生開始,已經在體內生長了很長時間。 癌症的發生發展到長成“可見”癌症(可診斷出的癌症)需要好些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多數癌症的生長和發展 是一個長期過程 有人可能會問,那為什麼幾個月前甚至一個月前檢查都沒有癌症,幾個月或一個月後就診斷有癌症甚至還是晚期?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癌症在不斷生長、不斷發展,一開始它可以靜悄悄地進行,或者現有技術手段難於在早期發現。 如果沒有被阻斷,它就不會停下發展的腳步,或快或慢,遲早有一天,它終會顯山露水,會讓人不舒服,促使去檢查; 或者主動檢查,然後查出癌症; 或者一段時間因為太勞累,免疫力下降,癌症加速了發展速度從而顯露出來。 多數癌症的生長和發展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 為了更好理解,不妨把癌症比作是一棵樹,癌症的發展就像是從“種子”到“大樹”的長成過程。 癌症的發展 有5個成長過程 一、種子階段 (癌前病變) 首先是癌前病變階段,也就是「種子階段」。。 癌前病變就是惡性腫瘤(癌症)的癌前階段,也就是說機體細胞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異常改變,不過還沒有發展到真正的癌症階段,仍然不是癌症,有一定的可逆性。 也就是說,它既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真正的癌症,也有可能自行或在採取某些有效的治療處理措施之後重新恢復正常。 很多慢性炎症和息肉其實可能就是癌前病變,比如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結腸或直腸的家族性息肉或腺瘤,還有粘膜白斑病變(外陰或口唇白斑)、乳腺的囊性增生、皮膚的色素痣等都可歸入癌前病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