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耳朵要搓外耳輪(耳朵最外側向裡面捲起的軟骨部分),可以促進毛細血管的充盈和外周迴圈的改善。 另外,搓耳輪還是通治上火的方法,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早晨起來,做做捏耳朵的小動作,還有助於醒腦。 坐位,用雙手掌心緊按住兩耳孔,將兩手的中間三指——食指、中指、無名指,輕擊后枕骨十幾次,然後,掌心按耳孔、手指按枕骨幾秒鐘不動,再驟然抬離,過一會兒又如前法按耳、擊枕骨,擊時如聞鼓聲。這樣重複多遍,可以清醒頭腦、增強記憶,對高血壓患者還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4. 常搓鼻——通鼻竅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博士代金剛介紹,鼻炎犯了不僅噴嚏不斷、呼吸不暢,要命的是晚上睡覺還不踏實,在此給大家推薦一個簡單、易行、實用、有效的推拿方法——搓搓鼻子。
先將潤膚霜抹在鼻子兩側,用食指或中指來回搓200下以上,力度不要太大,以防搓破了皮。
然後再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0下以上。 再配合多飲水,3天以後鼻涕就明顯減少,一周之後癥狀基本可緩解。
對於單純性鼻塞也可以通過自我搓鼻的方法緩解。 先以雙手食指指腹,沿鼻翼至鼻根來回磨擦200次,頻率為每分鐘90~100次。 然後再用雙手食指按揉兩側的迎香穴或鼻通穴300次,每分鐘約120~160次。
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向外旁開約1.5~2.0釐米,正當鼻唇溝中間處。 按揉此穴應有明顯的酸脹感。 鼻通穴又名上迎香,在鼻孔兩側鼻唇溝上端盡處。
此法既安全簡便,又行之有效。 每天堅持1~2次,還可起到預防保健作用。5. 常搓手——調臟腑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博士代金剛介紹,中醫認為人的手上有很多穴位,如合谷穴、少商穴、魚際穴、勞宮穴等,穴位和身體器官都一一對應,經常搓手,可以刺激穴位,按摩到全身各個臟腑組織器官。雙手十指交叉,雙肘關節懸空,十指尖朝前上方,盡力快速地雙手來回搓動,堅持一分鐘,或持續搓200次。 也可以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入睡前,以較緩慢的速度搓一搓手,20~30分鐘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