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部分地區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小節,共分為九九八十一天 。 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后,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時機。 所以古時冬至也喻意為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飲食習俗
北方冬至宰羊、吃餃子; 南方在這一天則會吃米團、長線麵。 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 冬至養生重點
一:冬季養生要藏陽氣,重點在“躲”。 躲暴飲暴食、躲寒涼、躲是非等。
二:冬至補陽,太陽是天下第一大補品! 要曬後背䃼陽氣。
三:冬至養生飲食不可過鹹,鹹傷腎。 冬至進補堅持十個一
冬至後進補吃點啥好? 給你推薦點身邊最普通的食物和最簡單的養生法。 01一把大豆:補充蛋白 天氣驟冷,免疫力容易下降。 稍有不慎,感冒病菌就會趁機侵襲。 “飲食方”里第一個強調的就是蛋白質的攝入。
02一碗栗子羊肉湯:補腎強筋
羊肉性熱,味甘,中醫多用於治療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虛勞不足、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等症。
栗子可用於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是不錯的冬季進補佳餚。 03一根蘿蔔:下氣消食 04一碗茯苓薏仁粥:溫胃驅寒 冬季喝粥是一個溫暖胃部又助消化的簡單而有效的食療方法,推薦茯苓薏仁粥,特別適合在冬季食用。
因為茯苓和薏仁具有健脾利濕、溫胃功效,而薑片則可以散寒。 05一塊生薑:驅寒暖胃 姜味辛辣,可以在體內產生熱氣,祛除冬季的寒氣,所以受凍的病人,就可以常喝薑湯來驅寒,預防感冒等常見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