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油”頻頻曝光,百姓需警惕 據光明網3月10日的報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對市面上在售的花生油開展的專項抽檢中發現,20批花生油樣本中多項指標超標,包括苯並芘、黃曲黴素和溶劑殘留等項目。 3月10日,瀟湘晨報記者梳理了2020年至2021年2月以來,湖南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的在售食用油抽檢情況,共有12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6批次食用油的酸價項目不合格,即食用油中油脂酸敗程度超標;4批次食用油的氧化項目不合格,表示油脂發生變質;2批次食用油被查出一級致癌物苯並芘超標。 一次次“不合格”消息向消費者襲來,讓人不禁擔憂:如果不小心使用了這些油,會對身體造成什麽樣的傷害?事實上,危害可真的不小。 二、食用油中,3個指標至關重要 1.苯並芘 日本研究者曾在實驗家兔的耳朵上塗抹苯並芘(家兔的耳朵十分敏感),40天後塗抹位置的細胞就發生了突變。而油脂在高溫、燒焦的環境中會產生苯並芘,這也是為什麽它會出現在食用油中。 2.黃曲黴素 黃曲黴素是黃曲黴菌的有毒代謝物,在非加工食物中以黃曲黴素B1最為常見,也是毒性最強的一種。近幾年,人們誤食發黴食物導致中毒死亡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