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位於揚州城西北的蜀岡中峰,是始建於南朝劉宋時期的古刹。 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歷朝歷代不乏麗辭華章。 山門外東偏壁上,面南嵌著一方石刻,上有擘窠書“淮東第一觀”五字。 此碑石立於清雍正年間,由揚州知府高士鑰提議,用宋代詩人秦少游讚頌大明寺景觀的句意書刻,字由金壇書法家蔣衡書字。 北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轄區,文學家蘇轍(子由)與秦觀(少游)暢遊大明寺,作詩唱和。 淮東第一觀秦少遊詩末句為:「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 ” 書寫這部心經時,61歲的鄧石如住在山寺月餘,每日薰沐素食,躬親監刻,以示脫俗。 此碑書刻精湛,章法雄渾,是鄧石如的第一傑作。 在大雄寶殿的東廊南壁上,還嵌有鄧石如的篆書石刻一方:“豈有文章驚海內,更攜書劍客天涯。 “亦為鄧氏石刻珍品。 寺內前院有一株高丈余的瓊花樹,樹葉繁茂,春天花開白如玉盤,有“揚州瓊花,世間無雙”之譽。 唐代鑒真大師曾主持此寺,傳經講律。 今大明寺內的鑒真紀念堂為唐代風格建築,於1963年鑒真圓寂1200周年時奠基,1973年建成,正殿須彌座上供奉的以乾漆夾貯製作的鑒真坐像,閉目冥思,神態堅毅安祥。
|